歷史(藏文部分)——元

發(fā)布時間:2021-12-09 16:59:18 | 來源: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 作者: | 責任編輯:

(三)元

以往元代藏史研究相對較少,本年度這一方面的改變比較明顯。從內(nèi)容看,主要是元代西藏的政教文化研究。比如倫珠堅參的《薩迦統(tǒng)治時期“達倉宗卡”興衰初探》(??????????????????? ???????????????????????????????????????????????????????????????????《中國藏學》第1期)一文,結合文獻記載和實地考察,對見諸元代文獻中的達倉宗卡這個宗的具體地望、宗名由來、興衰歷程、撤宗改寺及其消亡的過程進行了梳理。文章認為,該宗最初是作為獎賞達倉譯師的祖父的戰(zhàn)功而建,后由薩迦派主掌,本欽貢嘎桑布曾長期管理。薩迦分為四大喇章后,該宗成為都卻喇章的屬下,其后逐漸改建成寺,直到公元15世紀時逐漸衰敗。

扎果的《略談元朝時期帝師——以噶瑪巴希與八思巴為例》(??????? ????????????????????????????????????——??????????????????????????????????????????????????????《西藏研究》第1期)一文,闡述了君主和宗教在歷史上相互扶持的關系,認為從人類歷史來看,一個統(tǒng)治者身邊通常有一些類似能夠解釋超自然現(xiàn)象的人物,比如巫師、占卜師、宗教導師等,而這種君主和宗教導師相互聯(lián)合的模式在以后的發(fā)展過程中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元朝統(tǒng)治者封給八思巴等人的國師、帝師等職,也是這種聯(lián)系的一種體現(xiàn)。文章認為,蒙古統(tǒng)治者通過封給噶瑪拔希與八思巴等人國師、帝師等職,實現(xiàn)了加強統(tǒng)治的目的,而這些宗教導師通過親近君王,也實現(xiàn)了弘法傳教、利樂有情以及為本教派謀利益的目的,總體上看起到了積極作用。

噶瑪堅贊的《三世噶瑪巴奉命在蒙古地區(qū)弘揚佛法的歷史功績》(????????????? ??????????????????????????????????????????????????????????????????????????????????????????????????????????????????????????????????????????????《青海師范大學學報》第4期)一文,對第三世噶瑪巴攘迥多吉兩次赴元廷開展宗教活動的過程和歷史功績進行了闡述,介紹了噶瑪巴赴京的過程,在京為君臣諸人舉辦的法事活動,并最終在異鄉(xiāng)圓寂的歷史。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涼州會盟770周年。1247年,闊端與薩迦班智達在涼州成功舉行了“涼州會盟”,從此西藏正式納入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轄,兩人也因此青史留名。格桑達爾基的《藏文史籍中“闊端”名稱的各種譯法及稱謂考》(???????????????? ?????????????????????????????????????????????????????????????????????????????????????????????????????《中國藏學》第4期)一文,就針對藏文史書中“闊端”名稱的各種譯法及稱謂進行了梳理。文章指出,從較早的《紅史》將“闊端”藏譯為“?????”開始,之后的多數(shù)史籍大多都用“?????”兩字并一直沿用至今。但部分史書亦有不同寫法,諸如“???????”“?????”“??????”“????”“?????”“?????”等亦見諸史端,甚至有的史書前后名稱用字亦有差異。關于闊端的稱謂,有王兄、王弟、王子、王等多種,名字前后加綴的現(xiàn)象也比較突出,典型者如“?????????”“??????????????”“?????????????”“?????????????”“?????????”等。在此基礎上,作者還結合闊端身份的變化分析了藏文史書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不同記載的原因。

切排、仁青卓瑪、盧雅雅等人的《試探安多甘南地區(qū)部落歷史形成特征》(???????????????? ??????????????? ?????????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第1期)一文,對甘南藏族地區(qū)部落的發(fā)展歷史和特點進行了研究,認為甘南藏族部落具有骨系地域、部落民族、政治宗教等相交相融的特點。文章指出,不同于其他地方,這些地區(qū)自始至終沒有產(chǎn)生一個統(tǒng)一的地方政權,各部落因俗而治,使得藏族地區(qū)部落形態(tài)和政教歷史體現(xiàn)出多元性特點。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