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系我們
首頁
中心概況
國內藏學
國際交流
專家學者
學術平臺
走近藏學
中心簡介
現(xiàn)任領導
歷任領導
組織架構
人才隊伍
重大項目
黨建工作
研究機構
科研動態(tài)
專家觀點
外事活動
國際藏學
珠峰獎榮譽獎獲得者
國內藏學專家
北京國際藏學研討會
全國藏學工作協(xié)調會
中國藏學研究珠峰獎
藏學珠峰論壇
藏研中心專家講壇
重大調研項目成果交流匯報會
青年藏學會
首頁
>
資料庫
>
中國藏學年鑒
繪畫藝術研究(漢文部分)
謝繼勝、羅文華、石巖剛主編的《漢藏佛教美術研究:第四屆西藏考古與藝術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是西藏考古和藝術研究的最新成果,其研究范圍涉及了藏、漢,以及西夏、蒙古等各民族古代繪畫、雕塑、建筑等各個領域。該書收錄中外專家40篇論文,隨文插錄600多幅照片、線描圖版,包括許多罕見的公私收藏。
藏族音樂藝術研究(漢文部分)
嘉雍群培的《中國佛教音樂文化文庫·西藏本土文化、本土宗教:苯教音樂》(宗教文化出版社)一書在對苯教歷史進行綜述的基礎上,重點對苯教誦經(jīng)音樂、說唱音樂、歌舞、密宗儀軌“羌姆”及苯教樂器及器樂進行了研究、論述。
藏族舞蹈戲曲藝術研究(漢文部分)
李菲的《嘉絨跳鍋莊:墨爾多神山下的舞蹈、儀式與族群表述》(北京大學出版社)一書認為,嘉絨地區(qū)傳統(tǒng)舞蹈“鍋莊”,是一個名為“嘉絨”的共同體在神圣和世俗之間踐行的一套族群文化表述模式,在以“歌”與“舞”為表征的身體實踐系統(tǒng)中,可以聯(lián)結嘉絨的歷史記憶和當下現(xiàn)實,分辨出“我”與“他”的異與同、遠與近。對于嘉絨人來說,“跳鍋莊”不是游客“凝視”下的文化展演品,而是關乎其如何理解、表達傳統(tǒng)與自我,如何在社會進程的實踐情境中調整認同,從過去走向未來的根本方式之一。
藝術保護與可持續(xù)利用(漢文部分)
?祁娜、郭宏、王力丹的《哲蚌寺措欽大殿內轉經(jīng)道壁畫制作材料及工藝研究》(《中國藏學》第3期)一文認為,哲蚌寺措欽大殿內轉經(jīng)道上創(chuàng)作于15世紀的壁畫畫風古樸、靈動活潑,具有很高的藝術和宗教價值。但由于各種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此處壁畫多種病害并存,需對其進行治理。在維修過程中,作者通過對壁畫的取樣分析后認為,哲蚌寺措欽大殿內轉經(jīng)道壁畫所使用紅色顏料為朱砂和鐵紅,綠色顏料為石綠,藍色顏料為石青,黃色顏料為雌黃,白色顏料為白堊,黑色顏料為炭黑。內轉經(jīng)道壁畫無白粉層,顏料層直接繪制在打磨光滑密實的白色阿嘎土地仗層上,且繪畫工藝存在多層敷色和瀝粉等技法,這些研究成果,為認識古代西藏壁畫色彩、制作及其對壁畫的保護都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藏文部分
?2014年度藏族藝術部分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扎保(????????????)的《西藏巖畫及其文化內涵淺談》(??????????????????????????????????????????????????????????????????????????????????《中國藏學》第3期)對古代藏區(qū)巖畫中的動物形象和西藏生態(tài)文化與整個西藏文化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論述。巖畫是原始文化和原始宗教信仰密不可分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文章認為西藏傳統(tǒng)信仰中人影如同靈魂,而靈魂則被認為是人天聯(lián)系的紐帶,所以便有一套對影子凈化與保護的禁忌文化。巖畫與西藏影子文化有一定的因果關系。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