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系我們
首頁
中心概況
國內藏學
國際交流
專家學者
學術平臺
走近藏學
中心簡介
現(xiàn)任領導
歷任領導
組織架構
人才隊伍
重大項目
黨建工作
研究機構
科研動態(tài)
專家觀點
外事活動
國際藏學
珠峰獎榮譽獎獲得者
國內藏學專家
北京國際藏學研討會
全國藏學工作協(xié)調會
中國藏學研究珠峰獎
藏學珠峰論壇
藏研中心專家講壇
重大調研項目成果交流匯報會
青年藏學會
首頁
>
學術專題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專家觀點
車明懷:各民族共同書寫西藏歷史的有力見證
?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時指出:“西藏是各民族共同開發(fā)的,西藏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藏族和其他各民族交流貫穿西藏歷史發(fā)展始終。”這一科學論斷,是當代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在西藏的具體體現(xiàn),深刻揭示了西藏歷史發(fā)展的本質和主流。謹以習近平總書記先后考察過的哲蚌寺、八廓街和布達拉宮廣場為例,足可見證各民族共同書寫的西藏歷史。
新華社評論員:鑄牢各民族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同人大代表們共商國是。熱烈的交流、活躍的氣氛、真摯的情誼,展現(xiàn)出“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和睦景象。
珠康·土登克珠:著力推進“四個創(chuàng)建”努力做到“四個走在前列”
今天,自治區(qū)黨委召開全區(qū)宗教界代表人士座談會,聽取宗教界的匯報,安排部署下一步宗教工作,這充分體現(xiàn)了自治區(qū)黨委、政府和王君正書記對藏傳佛教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宗教界人士的親切關懷。
扎西堅才:遵行“四條標準”推進藏傳佛教健康傳承
2021年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黨的百年華誕舉國歡慶、舉世矚目,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萬眾歡騰、萬眾一心。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西藏、親臨寺廟視察,看望慰問各族干部群眾,并發(fā)表重要講話。
貢桑旺堆:做新時代好公民受人尊重好僧人
首先,我衷心感謝多年來黨委、政府對我的教育培養(yǎng)。今年10月,在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和自治區(qū)黨委的關心支持下,我被授予“恩貢秋吉”宗教名號,今天又安排我發(fā)言,內心非常的激動。
達娃次仁:引導廣大信教群眾理性對待宗教
近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英明決策、關心關愛下,在自治區(qū)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級統(tǒng)戰(zhàn)民宗部門以及區(qū)佛協(xié)的積極引導下,我區(qū)藏傳佛教積極、健康、有序發(fā)展。
達妥·洛桑益西:推進藏傳佛教平穩(wěn)健康有序傳承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全區(qū)各族群眾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描繪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宏偉藍圖奮發(fā)作為,以更加昂揚的姿態(tài)邁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吉珠·丹白江村:自覺擁護黨的宗教理論方針政策絕不辜負黨恩
近年來,昌都市卡若區(qū)佐孜寺在各級領導的關心關懷和幫助下,寺廟僧人弘揚愛國精神,不斷增進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朗杰旺久:帶頭遵規(guī)守法爭做新時代宗教界人士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是我們黨召開的重要會議。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終堅持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xiàn)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已經走過百年光輝歷程。
洛桑山丹:帶領宗教界人士積極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新時代怎樣認識宗教、怎樣處理宗教問題、怎樣做好黨的宗教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
李志農、張輝:邊疆民族地區(qū)道路建設與村落社會變遷——基于滇藏線重鎮(zhèn)奔子欄村的考察
奔子欄村是滇藏公路重鎮(zhèn),其發(fā)展過程與道路建設密切相關,形成一種變動之中的空間形態(tài)與村落社區(qū)的互動關系。考察不同時期道路變遷對沿線地方社區(qū)的影響,可以窺探滇西北高原地區(qū)百余年間發(fā)生的劇烈變遷。
沈桂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以漢藏交流交融為例
“中華民族”是以各民族共同締造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為主線,以共創(chuàng)中華文化為表現(xiàn),以中華民族心理認同為基礎形成的“民族共同體”。多年來,歷史學、語言學、宗教學、人類學等學科關于漢藏關系史研究表明,漢藏古代先民不僅在族源上,而且在生產技術、天文歷算、宗教文化和語言文字等方面交流交融,為中華民族及其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索南多杰:從涉藏金石碑文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涉藏金石文獻是我國金石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歷代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的隸屬關系,記錄了各民族之間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
桑丁才仁:“涉藏金石總錄”課題實施情況與涉藏金石銘文研究現(xiàn)狀
涉藏金石文獻分布地域廣泛、內容豐富、特色鮮明,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立足“涉藏金石總錄”課題實施情況,研究介紹西藏等相關地區(qū)金石分布、特點,以及國內外相關研究情況,并述及開展此項工作的目的、意義。
孫悟湖、班班多杰 |多元通和:漢族、藏族、蒙古族宗教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考察
多民族國家不同文化傳統(tǒng)的民族如何交往交流交融,如何借鑒中國歷史上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經驗,儒道佛文化是否只屬于中原文化?
康欣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西藏的歷史實踐——以西藏和平解放時期為例
西藏和平解放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西藏得以實踐,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十七條協(xié)議》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西藏的重要文獻;川藏、青藏公路的修建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西藏的重大舉措;促進軍民團結、民族交往交融的開荒種植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西藏的生產實踐。
鄭堆:推進藏文化傳承弘揚引領藏學高質量發(fā)展——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科研35周年綜述
35年以來,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始終圍繞“兩個服務”宗旨,堅持“以科研為中心”的導向,堅持基礎研究與現(xiàn)實應用研究并重。
郝亞明、蒲長春:如何理解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關系?
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從學術話語到政治話語。1988年,費孝通先生提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概念。
中央黨校培訓班課題組:圍繞主線推動西藏高質量發(fā)展的實踐路徑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于推進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fā)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扎西、曲姿璇: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fā)展
?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從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高度,對事關我國民族工作全局和中華民族長遠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fā)展提出了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
1
2
3
4
5
6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 互聯(lián)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京(2022)0000027